海陸雙重樂趣!逍遙屏東東港大鵬灣,體驗南國文化風情
沙灘綿延、氣候舒適、水域與沙灘廣闊而平靜,這裡是戲水的天堂,同時也是大自然動植物優遊慢活的寶地-大鵬灣國家風景區。就地理位置而言,大鵬灣位於高雄市東南方約29公里,距離墾丁約70公里,陸續配合鄰近景點,傳達南國熱情的陽光和海洋,讓民眾不自覺的愛上大鵬灣之美。
大鵬灣擁有台灣唯一單口囊狀的潟湖,水域約3500公尺,寬約1800公尺,潟湖面積達到532公頃餘,水深約2~6公尺。自古這片蔚藍海域為東港人採捕與養殖的場所,如今這塊生態豐富的風景區,在海域和陸上交通齊頭並進的策略發展下,也成為南台灣最具觀光潛力的要地。
全台首座配合帆船進出的「鵬灣跨海大橋」,位於屏東大鵬灣環灣景觀道路西南側跨越灣域出海口,是東港鄉觀光事業的新地標和景點。
由於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向來為帆船賽事必經之處,適合進行多元化的水上活動,遂在橋梁外形設計上,儼然為一艘乘風破浪的巨型帆船,從不同角度仰望,有不同風貌的視覺呈現。
鵬灣跨海大橋是全國首座開啟式景觀橋,包含兩端引道在內共長579公尺,路面寬30公尺,造型採單塔非對稱單面複合式斜張橋,橋長195公尺,橋面距水面17公尺,主橋塔頂端則距水面高達71公尺。
其最特殊之設計在於活動橋面每次啟動僅需兩分鐘,即可開啟75度仰角,方便大型帆船進出,對於興建國際遊艇港及辦理國際性帆船賽有指標性意義。
登上橋面,從制高位置可鳥瞰大鵬灣全區及東覽大武山之美、西睹小琉球風采,傍晚時分的夕陽餘暉,晚霞滿天的浪漫景色,亦吸引不少情侶前來,不自覺陶醉其中。未來也將進一步與高雄愛河觀光碼頭及小琉球離島串聯形成「港、灣、島」新三角旅遊地帶,一舉成為新興的另類海上度假勝地。
在讚嘆完鵬灣跨海大橋的鬼斧神工之作,可漫步至大鵬灣出海口西南側,享受素有「台灣夏威夷」美譽的青洲濱海遊憩區。園區背倚大鵬灣、面向台灣海峽及小琉球,佔地7.6公頃,遊客服務中心主體建築上方的深紅磚色屋頂,宛如一隻大鵬鳥蟠踞,即將展翅高飛、翱翔天際之狀。
為充分發揮其擁有的地利優勢,成為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內的觀光門戶,從入園後後即可發現整座遊憩區植滿木麻黃與椰子樹,南洋熱情的已在向每位遊客搖手吶喊。
細緻的沙灘與碧藍清澈的海水,令人看了直想飛奔弄潮戲水,玩得不亦樂乎。踩著悠活步伐,時而踏浪觀賞海景,時而靜坐涼亭內,眺望小琉球島嶼,完全感受海與風的真性情,海浪聲聽起來是如此地沁人心扉。
木棧步道的路徑設計彎曲地猶如波浪意象,整體造型更具美感,中央設有休憩座椅及遮陽篷架,而一旁的兒童噴水戲水池和沙灘排足球的設施,能使人暫時忘卻自己的年齡和身分,寄情於玩樂之中。目送夕陽西下,彩霞滿天,黃澄澄餘暉染紅海面的景觀美不勝收,上演遊憩區最美麗動人的一刻。
東港驛站原址為東港火車站,實至今日仍保有部分月台以及車站的舊貌,大鵬灣風景區管理處為推廣觀光事業以及自行車綠色運動,遂將東港鎮與大鵬灣環灣自行車道相結合,特規劃為東港驛站,並提供遊客自行車和電動車租借,做為飽覽東港人文和自然生態的起點。
換上輕便裝備,由驛站前方的筆直道路行駛,可連接大鵬灣國家風景管理處規劃的「環灣自行車道」,為利用鄉間村落道路以及既有的魚塭路堤改建而成,全長16.4公里,全程環繞一週約需2小時,單車道是以柏油路面鋪設,平坦順暢,隨著時間變化,還能看到晨曦和絢麗的夕陽相互映照下,展露大鵬灣含蓄和静謐之美,相當適合單車族前來體驗海濱、沙灘和夕陽之美。
在一踩一踏之間,沿途會經過潟湖景觀、社區人文等不同風情之處。在大鵬營區舊址穿梭於房舍、地道、塔台、崗哨等軍事遺跡的同時,可以重新回味二次大戰的歷史,其中新建之巨型水上飛機景觀台更為此景點的代表地標,於自行車往返的路上皆可清楚看見。
在行經崎峰社區活動中心後,南平路段分為兩條路並行,一條沿著鄉道小徑,一條沿海堤行走,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主題活動,絲毫不遜恆春墾丁。
由於大鵬灣周邊早期為養蚵和養魚的水域,潟湖水質在養殖業廢水和家庭污水的影響下逐漸惡化,遂展開人工濕地計畫,作為廢污水處理基地,為國內少數鹹水人工濕地,不同於國內外大型淡水型人工濕地,將水中污染物質改變或滯留的能力,將淨化後的水源排放至大鵬灣。
沿著環灣道路而行,途中可見用漂流木作裝飾的大潭濕地公園立牌,園區約6公頃,走道旁利用大鵬灣內剪拾的漂流木作為護岸基礎及護欄,全區包括進水口、沉澱池、潛流式過濾池、草澤區、淺水池區和生態島區等,暴雨時亦具有洩洪的功能。
而於濕地環境中所栽植的水生植物,有效地改善當地原有的生態景觀,同時吸引大量鳥類陸續進駐,豐富大鵬灣動植物環境,突顯綠色生態。
崎峰濕地在大鵬灣的林邊鄉灣畔,是環灣路段通車後的新景點,由於景緻優雅,吸引不少遊客騎乘鐵馬進入木棧道。溼地中間搭建的曲橋可穿過水面,增加騎乘和視野樂趣,曲橋間的覽景亭,可將大幅灣域景色盡收眼底。
大鵬灣管轄範疇內共6處溼地,面積超過50公頃,其餘溼地目前仍在復育與整頓中,極力與當地社區魚塭養殖文化,大鵬灣潟湖生態、紅樹林生態系相結合,再造溼地美學。